:::
商標判決
項次 | 判決分類 | 判決日期 | 判決字號 | 相關法條 | 判決簡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行政判決 | 114-04-09 | 113年度上字第560號 | 商標法第5條、第30條第1項第12款 | 1.系爭商標是否有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2款之適用? 2.據以主張之「米粉」、「米粉節」是否構成商標使用? |
2 | 刑事判決 | 114-04-10 | 113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9號 | 商標法第5條、第95條第1款 | 1.「商標並存註冊同意」及「商標使用授權」之法律性質不同。 2.被告銷售註冊商標於指定之八寶冰等相關商品之行為,有無擴及他人註冊商標指定於冷飲店等服務上?主觀上有無侵害之故意? |
3 | 民事判決 | 114-04-17 | 113年度行商訴字第47號 | 商標法第68條第2款及第3款、第36條第2項 | 被告販售平行輸入之真品,可否主張商品上所標示之商標權有國際權利耗盡之適用? |
4 | 行政判決 | 114-04-17 | 112年度上字第664號 | 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1款、第58條第2項 | 商標自註冊公告日後滿5年,主張違反第30條第1項第11款規定而提起評定者應以惡意為前提要件,且非僅以知悉即認定構成惡意。 |
5 | 刑事判決 | 114-04-30 | 114年刑智上易字第4號 | 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1款 | 被告於面膜商品上使用「BIO✙SKIN」是否得主張合理使用? |
6 | 民事判決 | 114-04-07 | 113年度民商上更一字第1號 | 商標法第68條第3款、第70條第1款等 | 二商標相同之部分,為不具識別性之文字,其商標近似之判斷及是否產生混淆誤認之虞的認定。 |
7 | 民事判決 | 113-12-24 | 113年度台上字第274號 | 商標法第69條、第71條 | 關於請求損害賠償計算支出成本或必要費用的舉證及調查 |
8 | 行政判決 | 114-01-16 | 112年度上字第373號 | 商標法第63條第1項第2款 | 於全球性官方購物網站使用商標之證據調查 |
9 | 行政判決 | 114-01-24 | 113年度行商訴字第9號 | 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1款 | 系爭商標之註冊有無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1款本文前段規定不得註冊之情形 |
10 | 刑事判決 | 114-02-24 | 113年度智易字第10號 | 商標法第5條、第36條、第95條 | 有無商標使用及合理使用的判斷 |
11 | 刑事判決 | 114-02-27 | 113年度智易字第35號 | 商標法第97條、第98條 | 意圖販賣而「輸入」逾期未領包裹(俗稱盲包)行為是否構成侵害商標權之判斷及推論 |
12 | 民事判決 | 114-01-16 | 112年度民商訴字第46號 | 商標法第5條、第68條、第69條 | 透過網路平台向外國公司下單有無混淆誤認之虞認定 |
13 | 行政判決 | 113-12-12 | 113年度行商訴字第15號 | 商標法第63條第1項第2款 | 商標授權關係是否須具備要式性及商標使用之認定 |
14 | 刑事判決 | 113-12-26 | 113年度刑智上易字第31號 | 商標法第97條 | 商標刑事案件上訴階段,檢察官得否以上訴書或蒞庭補充理由書,擴張原起訴之犯罪事實? |
15 | 刑事判決 | 114-01-02 | 113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號 | 商標法第95條第3款 | 侵害商標權主觀故意之認定 |
16 | 行政判決 | 113-11-21 | 113年度行商訴字第4號 | 商標法第63條第1項第2款 | 商標使用同一性之判斷,及商標權人為公司代表人時,公司之商標使用行為是否得認定商標權人有使用 |
17 | 民事判決 | 113-12-03 | 110年度民商上字第13號 | 商標法第68條第1項第1款、第69條第1及3項、第71條第1項第2及3款 | 網路購物平台及電視購物業者真品查核注意義務之認定,公司負責人侵權行為之認定,及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2、3款損害賠償數額之計算方式 |
18 | 民事判決 | 113-12-05 | 112年度民商訴字第59號 | 商標法第36 條第1項第1、2款、第68條第1款、第69條第1、3項、第70條 | 使用他人註冊商標之文字作為公司名稱,是否具有侵害商標權故意之認定。 |
19 | 行政判決 | 113-11-01 | 113年度行商訴字第19號 | 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2款 | 有關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2款「意圖仿襲」之認定及權利瑕疵之概括承受 |
20 | 行政判決 | 113-10-17 | 113年度行商更一字第1號 | 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0款 | 有關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0款混淆誤認之虞之認定 |
21 | 刑事判決 | 113-10-24 | 113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4號 | 商標法第95條第1、3款 | 侵害商標權主觀要件上之判斷及推論;商標法第95條與第97條之適用關係 |
22 | 民事判決 | 113-10-30 | 112年度民商訴字第19號 | 商標法第68條第2款、第70條第3款 | 代工合作期間結束後,尚有未使用完畢之商品包裝容器,應如何處理?使用該包裝容器,有無商標權侵害之故意過失?及商標法第68條商標權侵害與第70條第3款有關製造販賣尚未與商品結合之包裝容器等擬制侵害,二者之適用關係。 |
23 | 民事判決 | 113-11-01 | 113年度民商訴字第8號 | 商標法第5條、第68條、第69條 | 於網站上販售真品並標示他人商標,是否構成「商標使用」或商標權侵害之認定 |
24 | 刑事判決 | 113-10-09 | 112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0號 | 商標法第95條第3款 | 二商標均使用常見的工具圖案作為構圖元素之一,是否構成商標近似?有無侵害商標侵權之虞? |
25 | 刑事判決 | 113-06-13 | 113年台非字第62號 | 商標法第95條第3款 | 商標法第95條第3款侵害商標權之罪,並無處罰法人之特別規定 |
26 | 刑事判決 | 113-07-26 | 113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8號 | 商標法第97條 | 透過網路方式非法販賣侵害商標權商品之行為判斷與認定 |
27 | 行政判決 | 113-08-22 | 113年度行商訴字第10號 | 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0款 | 系爭商標有無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0款規定之情形,而不得註冊? |
28 | 行政判決 | 113-04-12 | 112年度上字第55號 | 商標法第29條第1項第1款 | 立體商標識別性之證明力要求 |
29 | 民事判決 | 113-08-28 | 113年度民商訴字第7號 | 商標法第68條第3款、第69條、第70條第2款、第71條第1項第3款 | 使用他人註冊商標中之文字作為公司名稱,是否侵害商標權之認定 |
30 | 民事判決 | 113-06-27 | 113年度台上字第882號 | 商標法第36條第2項、第69條、第70條 | 關於商標法第36條第2項所謂「由商標權人或『經其同意』之人」之同意範圍為何? |
31 | 行政判決 | 113-05-23 | 112年度行商訴字第41號 | 商標法第63條第1項第2款 | 1.系爭商標是否有使用於「物理治療;護理;健康諮詢」服務? 2.「醫療、治療服務」與「醫院;診所;物理治療;護理;健康諮詢」是否為性質相當之服務? |
32 | 行政判決 | 113-06-06 | 112年度行商訴字第55號 | 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0款 | 系爭商標是否有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0款規定之適用? |
33 | 刑事判決 | 113-05-30 | 112年度台上字第2068號 | 商標法第5條、第95條第3款 | 同一事項,雖經民事法院判決,然刑事判決不受其拘束,仍應依法調查,以資審判。 |
34 | 民事判決 | 113-05-16 | 112年度民商上字第14號 | 商標法第5條、第68條第3款、第69條第1項 | 被上訴人於其診所招牌上使用「登士美」,是否為商標使用? |
35 | 刑事判決 | 113-05-21 | 111年度刑智上易字第22號 | 商標法第95條第3款、第97條 | 上訴人(即被告)所犯係商標法第95條第3款侵害商標權罪或第97條販賣侵害商標權商品罪? |
36 | 民事判決 | 113-06-28 | 112年度民商上字第2號 | 商標法第68條第1款、第69條第3項、第71條 | 1.商標專屬授權固未經登記,被授權人得以自己名義提起商標侵權民事訴訟,且商標侵權行為人無從主張商標法第39條第2項之登記對抗效力。 2.計算商標侵權損害賠償金額及法院酌減之認定。 |
37 | 刑事判決 | 113-05-02 | 112年度刑智上易字第61號 | 商標法第97條 | 是否「明知」為侵害他人商標權之商品,應以一般人之注意能力為標準,依據行為人當時的智識、生活經驗、精神狀態等綜合判斷。 |
38 | 行政判決 | 113-05-02 | 112年度行商訴字第57號 | 商標法第35條第1項、訴願法第18條 | 商標權人以外之第三人或爭議案申請人,非屬該商標核准審定書之處分相對人,不具有法律上利害關係,不得提起訴願。 |
39 | 行政判決 | 113-03-29 | 112年度行商訴字第14號 | 商標法第63條第1項第2款 | 商標權人所提供之旅館服務位於國外,應如何認定其商標在我國有真實使用? |
40 | 刑事判決 | 113-03-05 | 112年刑智上易字第25號 | 商標法第97條 | 為他人收受貨品並負責代寄商品,是否得認定為販賣侵害商標權商品罪? |